当互联时代到来的时候,我们开始迷信一个叫“大数据”的东西,当淘宝等购物网站兴起的时候,它就会通过这种“大数据”测算,分析用户的喜好,从而精准的将用户所需要的商品或者信息推荐给用户,以期获得更多的成交。
通常这种算法是不会有问题的。但是当更多的商业形式开始迷恋“大数据”时候,那么这本身就有了问题,因为很多时候人的思维是不能够用大数据测算的。这也是最本质的东西。
近期,刚参加完高考的很多同学就听闻“大数据测算帮你填报好大学”之类的广告,而价格也是从几百到几万不等,更有甚者一对一的费用简直飙到了“天价”的范畴。而他们的算法也不是那么高明,就是通过往年高校的录取数据,或者详细到某专业的录取人数和分数等等,也就是说,只是把往年的数据加以分析,然后去兜售。
但是,我们知道,这些数据只能对往年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不能对未来形成精准的预判,而且从预期上来讲,某学校某专业如果今天报考的人数比较多的话,有可能学校的专业会调整分数线,这相当于利用所谓的“大数据”坑害了一批学生。
众所周知,从去年开始,中国的电影市场火爆异常,而且增速也高达50%以上,然而结果怎么样?现在的电影市场也是两极分化,然而选择更是预冷,并且在未来,笔者认为也可能是一地鸡毛。
而且,自从淘宝模式红遍中国的大江南北的时候,大数据一词就开始在所有的行业里面被普遍运用了。当阿里称自己转型为数据公司的时候,其他公司都好像以标榜“大数据”为荣,如果你出门没有跟别人说,我们是搞大数据的,你好像都不好意思说你是开公司的。
从商业的本质上来讲,没有任何一项技术是可以完全通用的,就比如互联网,并不是可以粗暴的链接整个行业网,有些行业接入互联网之后只会变的更加“四不像”,这是由它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而大数据其实也是一样的。
尤其在目前标榜人人个体化的今天,用大数据分析人的社交喜好,只会在碎片话的环境中越做越差,甚至也会越来越迷失本身的初衷。而且大数据也只是一项辅助手段,并不能成为产品的核心。
纵观全球比较成功的公司,没有哪一家公司不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才在行业中成为翘楚,也没有哪一家公司只依靠大数据成为伟大的公司(大数据应用公司除外),所以好的企业一定是以本身的产品为核心,依托大数据的精准定位,才获得成功的。而并不只是一味的迷恋大数据。
并且,笔者认为,未来随着人们的喜好更加个人化,行为更加个性化,未来的大数据的边际效应将会逐渐变的越来越低,而且,过不了几年,笔者觉得大数据的热潮将会随着经济的遇冷而“退烧”。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慧邮件邮件营销平台,也可以在我们的慧邮件官网了解更多邮件营销技巧,大数据知识,也可以通过电话:400-666-5494联系到我们,更多精彩知识、活动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