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曙光“数据中国”战略快速落地的一年。2016年4月,曙光发布了“数据中国加速计划”。在建设“百城百行”云数据中心的过程中,曙光着力打造的中国云数据服务网络已经初步形成,共建立了30多个城市云中心,落地超过1000个政务和智慧应用,覆盖30多个行业云,实现了近40PB的数据交换共享。同时,曙光还在大力挖掘和培育“城市云合作伙伴”,通过曙光城市云合作伙伴加盟计划,不断壮大云生态体系。如今,这一计划已经初见成效,曙光牵头成立了4个生态联盟,扶持了超过20家创业企业。
2016年,曙光启动了E级高性能计算系统原型机的研制工作,希望从计算系统、网络架构、存储架构、系统软件、冷却系统、应用支撑等多方面更好地支撑高性能计算、深度学习、大数据、云计算等众多应用。2016年11月29日,全球首款亿级并发云服务器系统在天津正式量产。云服务器是曙光专门面向云计算典型应用需求研发的服务器,它采用全新的国产体系架构,可有效应对亿级以上的并发访问。曙光云服务器的量产标志着通用服务器并发从“万”级步入“亿”级。
“‘数据中国’战略进展一切顺利。2016年,我们可以圆满完成年初制定的业务目标。”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沙超群告诉记者,“如今,在销售收入构成中,云服务和数据服务的收入占比越来越高。曙光不再是单纯的硬件产品供应商。曙光正奔跑在向云基础设施和大数据服务供应商转型的路上。”
大数据应用 要落在实处
曙光是较早提出完整的大数据整体发展战略的厂商,并且通过城市云数据中心的建设,以及不断丰富的大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将大数据应用逐渐推向行业纵深。现在,国家提出了“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的新战略,这无疑是个利好消息,对于曙光“数据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极大的推力。
曙光目前正积极地建设城市云计算中心,其中很多中心就以“城市云数据中心”命名。“其实,我们已经加入到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建设的洪流中。”沙超群表示。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的兴起,数据的来源越来越丰富,数据量也在持续增加。对于大数据来说,最核心的还是后端的数据集中和处理。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如今越来越火,也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上个世纪60年代,人工智能第一次兴起,却没有火起来,主要是因为计算设备的性能限制,以及算法的欠缺。现在,深度学习、人工智能之所以快速兴起,一是因为计算能力大大提高,以GPU为核心的计算变得成熟和流行;二是利用大量数据对机器进行训练,机器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大数据也好,人工智能也罢,其核心诉求点是大容量的存储和极强的计算能力。”沙超群表示,“曙光是研究高性能计算出身的,计算、存储是我们的强项。十几年前,曙光就有一个国家智能中心,这种技术上的优势一直延续到今天。现在,很多政府和企业都在谈论‘政府大脑’、‘城市大脑’,这让高性能计算进入到许多新兴的应用领域,给了高性能计算一个重生的机会。”
2016年12月9日,曙光正式推出方舟大数据融合分析平台。经过近几年的市场培育,大数据的核心任务已从大数据基础平台的建设转向大数据的分析、展现和深度加工。曙光的大数据产品创新之路也顺应了这一潮流,从以前主要提供大数据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存储、大数据一体机等,逐渐向大数据的软件、分析平台延伸。这是不是意味着曙光的大数据发展之路会“从硬变软”,更加贴近甚至深入应用?
“硬件永远是基础,也是我们最重要的业务。从公司近几年的产品发展策略来看,我们着力打造平台化的软件,包括大数据平台、虚拟化平台、云操作系统等,目标是让这些中间层的软件与硬件能够结合得更紧密。”沙超群解释说,“方舟大数据融合分析平台的推出是我们的一个新尝试。曙光内部有一个大的应用开发团队,其职责是帮助用户开发贴近其应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这是一项新兴的业务。在软件开发方面,我们最擅长的还是平台层的软件,而我们的合作伙伴,比如东软、太极等,它们的特长才是应用软件。我们不会走向应用层。”
曙光以数据为核心,以云计算和大数据软件为重点,在数据采集、计算处理、存储管理、数据加工、分析挖掘、可视化、安全保护、数据应用等方面拥有核心技术,致力于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目前已申请了1000多项新专利。曙光将重点部署四类大数据——政府大数据、科学大数据、安全大数据、工业大数据,逐步提升数据服务的能力,更好地支撑数据的汇聚、交换和共享。
就像云计算一样,目前大数据应用在中国也处于一个快速落地的阶段。除了大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层出不穷以外,大数据应用在落地过程中还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呢?
沙超群说:“问题和障碍当然有很多,不同行业的大数据应用进展各不相同。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发展非常快,涌现出大量的创业公司。像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厂商,因为自己手中掌握着大量数据,在将大数据与自身业务相结合这方面已经做得非常好。但是,在很多数据不开放、不能共享的领域,大数据的应用还存在障碍。这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
国家号召建设开放共享政府和行业公共数据,就是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曙光大力建设统一的城市云中心等基础设施也是为了响应政府号召,促进数据的共享和应用。
未来,数据在一定的原则下进行脱密后,可以实现行业共享,将有力地促进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今天,智慧城市的建设如火如荼,如果企业或组织手中没有数据,或者数据是条块分割的,在不同的单位或部门之间不能自由流动、充分共享,那么大数据的落地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网上曾经流传一张图片,上海街头某个电线杆上密集排列着20多个摄像头。这意味着什么?20多个摄像头,背后就是20多个单位,摄像头采集的数据分属不同的单位,不仅数据采集是重复的,而且各单位之间的数据不共享,从而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当前,城市面临数字化的发展机遇,跨行政区域的智能交通体系、区域医疗一体化协作、缩小区域数字鸿沟、公共安全与社会治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全域旅游服务管理体系等都迫切要求数据的流通、共享。
2017年仍将保持高速发展
国家鼓励自主创新,扶持中国本土企业的创新发展,同时国外 企业 积极地寻找与中国本土企业合资、合作的机会,这对于以曙光为代表的一大批本土企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加强中外合作,提升自身的技术开发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提供适合的解决方案,这是中国企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纷纷寻找国内企业进行合作,这是一件好事。”沙超群举例说,“曙光与VMware成立了合资公司,可以遍历VMware部分软件的源代码,从而保证产品是安全可控的。国内企业在与国际厂商合作的过程中,可以从国际厂商那里学到很多先进的东西,这也有利于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创新和站在地面上进行创新是完全不同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也不用再走国际厂商曾经走过的弯路。”
“让全社会共享数据价值”,这是曙光在提出“数据中国”战略时就始终强调的一个核心目标。今后,曙光肯定还会围绕此目标,不断加快城市云中心的建设步伐,落地大数据应用,扩大合作伙伴生态圈。
在数据创新应用实践方面,曙光将在基础研究、国防军工、交通、电信、金融、医疗、智慧城市、物联网等诸多领域发力,发挥自身在数据采集、并行存储、分析挖掘、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特长,为用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谈到2017年的发展目标,沙超群表示:“从总体来看,我们的核心任务就是让‘数据中国’战略逐步落地。另外,2015年启动的地球数值模拟装置预研及原型系统建设项目,到2017年将变成可以商用化的产品,它可以更好地‘解读地球’。曙光将以实现自主可控为目标,在服务器、存储、云软件、SDN(软件定义网络)等技术和产品方面不断精益求精,开发出更多新的产品。我们相信,公司在2017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
作者丨涛哥
责任编辑:王培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慧邮件邮件营销平台,也可以在我们的慧邮件官网了解更多邮件营销技巧,大数据知识,也可以通过电话:400-666-5494联系到我们,更多精彩知识、活动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