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让学习更高效”这个话题,我们不难发现这其实是个老话题。
懂点教育的人会都知道,“有效,还是无效;低效,还是高效”是搞课堂教学的人历来就关注的永恒的主题。一堂课先生讲来抑扬顿挫,声音圆润洪亮,但一下课便“心生苍茫”,这是一堂低效甚至无效的课。
真正的高效的课堂自然会让“弟子”,伸手可触摸到知识与技能的纹理,俯仰可见“豁然的天地”。
是进还是退,是快走还是慢走,是发展还是巩固,是提高还是维持,是引导还是告知,是学生做还是教师讲,是活跃还是平静,是说还是写?真正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往往处于这样一种两难境地。我的业师、人教社课程评价专家李静纯先生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说明这种“两难境地”:一个厨师在烹鲜鱼时,是肉嫩一点,还是老一点?水加得多一点,还是少一点?但厨师的经验是,恰到好处,才是真正的好处。
先生还举例说,屈原的弟子宋玉在写赋描述美人的时候曾说“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如何恰到好处?这的确应该是搞课堂教学的人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然,在K12教培领域很少甚至几乎没有一家教育机构会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和研究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
我们平常大多都会听到这样的发声:一站式在线学习让学习成绩提高、个性化教育将迈入“智慧时代”、科技让教育更高效、打造K12在线教育的学习闭环,做有深度的教育、大数据教育让教育更独特、更行之有效……
不知为什么,笔者很不能苟同“互联网+”这样一种貌似很潮的说法,似乎“互联网”就是一方硕大的神圣,任何领域只有投入到它的怀抱才有新生,才有高效的状态。我并不是说“互联网”技术不重要,只是觉得我们在“喋喋不休”中放大了技术对于教育的作用,而在教育领域永远是“教育+”的关系,不谈教育本身的理念、环境、设计、实施和评价所带来的课堂教学高效,再怎么大谈特谈技术的威猛与豪华,都是毫无意义的事情。显然,离开深邃、复杂教育本身的技术,什么都不是。教学的过程有它自己的顺序,有它发展的逻辑,而有效的教学也往往发生在有效发展的各个特定的时期之内(学习的敏感期),而这些并非一项技术就能全部包揽和实现的。
另外,如今说起互联网,必提“大数据”,似乎不这样说就OUT了。而且人云亦云的居多,不少谈论者甚至还没有认真读过这方面的经典著作——舍恩佰格的《大数据时代》。当下K12教培业创始人皆习惯用“大数据”来表达或阐述教育,认为大数据驱动下的教育才会更加高效。
不过,文新学堂创始人叶德文认为,由于大数据理论过于依靠数据的汇集,一旦数据本身有问题,在“只问有什么,不问为什么”的模式下,就很可能出现“灾难性大数据”,即因数据本身的问题,而做出错误的预测和决策,这样的大数据不可能带来教育的高效。“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类的作用依然无法被完全替代。大数据为我们提供的不是最终答案,只是参考答案,帮助是暂时的,而更好的方法和答案还在不久的未来。”
一堂充满活力、隐喻、互动的课堂场域,仍然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主流,我们可以大声地谈借助技术手段推动教育的话题,但仍期待谈谈究竟什么是教育。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慧邮件邮件营销平台,也可以在我们的慧邮件官网了解更多邮件营销技巧,大数据知识,也可以通过电话:400-666-5494联系到我们,更多精彩知识、活动等着你。